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新馆开放——在这里,探寻壮美广西******
11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新馆开馆。
创建于1934年的广西博物馆,是省级历史、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现有藏品近10万件(套)。广西博物馆改扩建后面积由此前的2.1万平方米增加至3.7万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约1万平方米,可展出的文物数量由之前的600多件(套)增加至3000多件(套)。首批开放的展览展出文物近2000件(套)。
大部分文物首次展出
11月29日,南宁市民孔先生一早就来到广西博物馆新馆外等候。“我是通过博物馆的参观预约小程序成功预约到今天的参观名额,太兴奋了,非常期待能看到一个全新的广西博物馆。”他说。
1978年,广西博物馆陈列大楼在刚刚建成通车的民族大道旁落成,这座具有干栏式建筑特点的陈列大楼,被评选为当时的全国十大博物馆建筑之一。1988年,民族文物苑建成开放,和广西博物馆陈列大楼相映成趣,不仅成为国内最早开创“馆苑结合”“动静相辅”模式的博物馆,也在许多广西人心中留下深刻的文博记忆。
2018年,广西博物馆迎来了首次闭馆改扩建,2019年1月开工。经过4年时间的精雕细琢,广西博物馆在继承原址风貌的基础上,扩大增加功能分区,完善提升各项基础设施,使得新馆集经典怀旧景观、休闲文化空间与现代科技设计于一体。
据了解,此次重新对公众开放,广西博物馆新馆首批推出5个馆藏文物展览,包括“广西古代文明陈列”“烽火南疆——广西近现代革命史陈列”2个基本展览,以及“合浦启航——广西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釉彩斑斓——馆藏瓷器陈列”“匠心器韵——馆藏工艺珍品陈列”3个专题展览,其中大部分文物为首次对外展出。
“此前受场地影响,许多馆藏文物只能长期保存于文物库房,新馆开放后,展出的文物数量和品质将大幅提升,众多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将在全新的展览空间迎接观众。”广西博物馆馆长韦江表示,新馆面向游客开放的空间布局也更多元,馆内每个功能区均覆盖有AR实景地图导航等数字化信息及管理系统,并接入“一键游广西”平台,为游客提供线上、线下一站式的智慧化服务。展览及服务空间也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光影技术,打造沉浸式观展和互动体验。
同时,广西博物馆新增了4个互动服务区,分别为儿童考古探秘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历史小剧场与博物馆文创商店,与上述展览体系有机融合。互动区域还将通过创意展示、节庆活动、演艺表演和科普研学等方式,提供高质量博物馆文化产品,并逐步探索博物馆夜间开放模式,为市民游客打造别致的“博物馆奇妙夜”。
民族融合多元交汇
“这件翔鹭纹铜鼓是我馆的国宝级文物,1976年出土于贵县(今贵港市)罗泊湾汉墓。它纹饰清晰,图案精美,器身保存完好,是国家一级文物……”在“广西古代文明陈列”展厅,讲解员为观众娓娓道来,通过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图画展示出广西这个多民族融合地区发展的历史脉络。
广西有12个世居民族,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和谐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创造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广西博物馆新馆全新推出的“广西古代文明陈列”是广西第一个以通史体例来表现广西古代文明历史的陈列展览,统筹全区文物精品,重点突出广西历史中“悠久、多元、交融、开放、同心”的特点,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用博物馆的陈列语言,讲述波澜壮阔、辉煌灿烂的历史发展进程和成就。
“这些有形有色的珍贵文物,就是民族融合具象化的体现。”韦江说。
此外,基本展览“烽火南疆——广西近现代革命史陈列”全景展示广西近现代革命历程,通过文物再现历史事件和革命英烈,弘扬革命文化。专题陈列“合浦启航——广西汉代海上丝绸之路”以故事化的展览脉络、场景化的展示环境、多样化的展示手段展现“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釉彩斑斓——馆藏瓷器陈列”展现馆藏瓷器特点,突出其历史价值及美学价值,从文物中管窥其时代背景下的世貌风情与文化的交流交融;“匠心器韵——馆藏工艺珍品陈列”突显广西博物馆深厚的文物集藏传统,展现文物之美与工匠精神。
创意让博物馆走进生活
“打起渔鼓开口唱,唱一唱广西好地方,漓江烟雨景色美,三姐歌声传四方……”11月28日晚,一阵阵清脆悦耳的歌声从广西博物馆新馆文创市集里传来,这是广西本土歌唱组合“蝴蝶飞”表演的地方戏曲渔鼓。“曲艺最早出现的地方是市集、茶楼酒肆,我们希望通过在市集里表演实现活态传承的目的,进一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广西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组合“蝴蝶飞”发起人赵嘉懿说。
此次文创市集,广西博物馆新馆推出了艺术家公开课、音乐快闪演出、非遗互动教学等形式的互动活动,全面展示广西民间艺术的丰富性、历史性与趣味性,让文博更好地走进百姓生活。
“博物馆与人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广西博物馆宣教部主任黄璐说,为了拉近民众与博物馆的距离,广西博物馆早在2017年便尝试与南宁地铁联合推出广西首个博物馆主题车站,将地铁站打造成体验广西文化、触摸历史的文化空间。
在新馆正式开馆前,广西博物馆与五菱汽车跨界联合打造了“行走的广西博物馆”项目,以车尾厢集市、快闪等形式走进校园、商超、街头巷角,用更多跨界融合的形式展现文物价值,让馆藏资源得到更多年轻化、生活化呈现。此外,广西博物馆新馆还以馆藏文物翔鹭纹铜鼓、羽纹铜凤灯和大铜马为原型,结合区块链技术,在网络平台首次推出3款数字藏品。这是该馆推进智慧化建设工作,运用信息技术推动藏品保护、展示及利用的一次融合创新之举。
“随着展示环境全面改善,广西博物馆新馆还将策划和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活动,建成一座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有趣味的博物馆。”韦江表示,文化遗产不光要“守”得住,还要“活”起来,更应“火”起来。(本报驻广西记者 宾阳 通讯员 莫曲)
白酒消费卷土重来******
2023年春节对于很多人而言热闹非凡,归家、团聚、娱乐、访友统统被安排上日程。白酒作为社交和佐餐产品,春节期间销量也跑出了近几年的加速度。据悉,农历小年以来,京东小时购平台白酒礼盒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倍。除此之外,消费者在推杯换盏间还讨论着今天喝的酒登上哪个台春晚。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3年春晚开场前5分钟广告,总共有14个品牌广告,其中白酒品牌占据半壁江山。春节假期里的热闹还未散去,节后开市首日,八成白酒股强势染上中国红,资本市场迎来开门红。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白酒作为带有浓重社交属性的消费品,一直以来都是春节的强势选手。春节作为白酒销售旺季的收官,今年给出了王炸组合。无论是品牌、终端还是资本市场,这个春节档期白酒表现不俗,而这背后是扩大消费基数、高端酒突围等策略的落地开花。
白酒赞助“霸屏”
春节假期刚收尾,白酒终端销售便传来战报。1月30日,北京商报记者从京东小时购了解到,农历小年以来,京东小时购礼盒类销量超50%。其中,白酒礼盒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倍。无独有偶,饿了么春节消费数据显示,今年年货外卖中,国产白酒订单月环比增长超2倍。除此之外,酒类电商平台1919数据显示,年货节期间,白酒销量同比上涨约36.01%;叮咚买菜平台内,年货节期间,白酒销量同比提升约178%,400元以上品牌白酒较受欢迎,销量排行前三为五粮液、茅台、剑南春。
一般而言,白酒销售旺季由中秋开始到次年春节结束,今年春节从销售增速来看是给旺季收官添了一把火,而且这把火还烧到了各地春晚上。在2023年央视春晚舞台上,多家白酒品牌组团“霸屏”。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3年春晚开场前5分钟广告,总共有14个品牌广告,其中白酒品牌占据半壁江山。五粮液首次以2023央视春晚“和美好礼”独家互动合作伙伴身份亮相;连续三年冠名零点报时的洋河股份再次携手央视春晚,在零点准时为全国人民敲响新年钟声;舍得酒业以“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玉兔呈祥春节甄选’合作品牌”身份登上春晚;古井贡酒也连续第八年作为“央视春晚特约”出现在春晚舞台。
关于春节营销策略和产品销售等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古井贡酒发送采访提纲。截至发稿,对方尚未予以回应。
事实上,白酒品牌不仅仅“霸屏”了央视春晚,不少地方春晚也有白酒品牌的出现。据了解,山西汾酒登上北京卫视2023年兔年春晚;古井贡酒除了登上央视春晚外,还赞助了2023年江苏卫视和安徽卫视春晚;老白干酒则赞助了2023年河北春晚。
中国消费品营销专家肖竹青认为,各大名酒登陆春晚做品牌IP打造,是希望通过春晚来提升品牌、拉近与消费者距离。白酒品牌在春晚中露出,可以给渠道信心,同时能够维持良性市场秩序和价格管理体系。
正当业内外感叹着白酒春节档名利双收的时候,春节后首个交易日,白酒资本市场迎来“开门红”,1月30日,白酒板块以2730.58点收盘,涨幅达1.17%,在板块的带动下,白酒个股也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具体来看,贵州茅台以1888元/股收盘,涨幅达1.5%;五粮液以217.6元/股收盘,涨幅达4.25%;洋河股份以184.49元/股收盘,涨幅达0.75%。
消费市场回暖
后疫情时代,聚会、聚餐与送礼热度上涨,酒类产品既作为送礼首选又作为佐餐饮品的热门选手也受此影响迎来消费小高峰。
安信证券研报指出,今年春节白酒终端动销旺盛,宴席和礼赠市场受益于返乡潮复苏明显,区域酒表现突出。整体呈现出区域分化、品相分化的特点。其中,300元以下价格带区域酒产品受益于返乡潮带动的聚饮场景以及宴席市场的回补需求。宴席场景的增加有力刺激区域中档酒需求。另外,返乡潮背景下,礼赠市场也有明显恢复,高端酒表现稳健。
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尽管受到经济形势的影响,但是受益于中国消费群体不断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升,白酒消费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白酒消费将会有更多的潜力和机会。
肖竹青认为,白酒消费市场春节期间的表现,让投资者看到了新的希望。在春节期间,不少白酒企业在登上春晚的同时,积极开展圈层营销的互动。这也使得白酒在春节期间再次迎来一波销售热潮。
申银万国证券研报指出,“中长期看,随着稳增长政策的不断落地,消费场景、消费信心有望在Q2全面恢复,我们判断2023年全年白酒的投资节奏是先抑后扬,现阶段建议优选确定性强的头部品牌,布局消费复苏”。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白酒企业披露的2022年业绩预报表现抢眼。贵州茅台2022年预计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6.2%左右,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9.33%左右;山西汾酒预计2022年营业收入同比增加30%左右,预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同比增加49%左右。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则进一步指出,白酒板块盈利能力较强,目前已出现上行趋势。“新十条”发布后,餐饮场景开始活跃,所以白酒股价出现大幅回升。长期来看,白酒还是优质标的。
品牌化进程加速
高端白酒享受消费升级量价齐升,与经济活跃度、流动性松紧等相关。纵观茅台、五粮液、国窖等全国品牌,其增长抓手主要是核心大单品的量价齐升,体现在财务指标上则是品牌驱动、费用率低、盈利持续稳健改善。除此之外,次高端白酒依赖单品渠道扩张,在行业景气度高涨、渠道经销商信心强化时通过品牌降维打击、渠道适当让利,能够实现快速增长。而支撑高端和次高端产品的则是品牌力,这就不难理解扎堆春晚的企业为何多为全国和区域强势白酒品牌。
从投资策略视角安信证券则指出,高端率先享受行业复苏红利确定性高,区域酒有宴席市场恢复带来的消费弹性,同时随着需求回暖,预计在二、三季度有高弹性。次高端复苏除经济活跃度改善外,重点看经销商信心恢复及各自扩张逻辑,预计在下半年有强业绩弹性。
白酒行业分析师、知趣咨询总经理蔡学飞表示,春节旺季真正恢复的是以茅台、五粮液等名酒为代表的宴请市场。2023年,酒类市场依然呈现分化、内卷的趋势,名酒将不断扩张市场版图。同时,在资本化的推动下,产区概念进一步崛起,从而带来白酒行业产业升级进一步加速,行业将向品牌化、产区化发展,进入名酒时代。
白酒品牌化情绪高涨的背后是消费升级,从而引发消费者购物心理的转变。消费升级是市场通行的环境,不过消费会出现多样化的均衡发展,也就是一体多元的市场格局,会进一步挤破泡沫型的品牌,而对有根基的品牌有利。
对此,北京酒类流通行业协会秘书长程万松指出,在消费升级背景下,高端白酒要实现从渠道动销向社群、圈层营销转变,利用信息技术和平台,做好深度服务、精准营销。
北京商报记者 刘一博 翟枫瑞 王傲